【学院新闻】珠海市委书记郭元强来我校调研

文章来源:       时间:2016-05-26  点击次数:   [ 字体:  ]  

本网讯(记者 廖洪辉)5月24日上午,珠海市委书记郭元强来我校调研。珠海市副市长龙广艳、市委秘书长郭才武、高新区管委会党委书记张宜生等陪同调研。校长涂清云教授、校党委书记唐伟教授、常务副校长傅爱兰教授、副校长戴伟博士、校党委副书记金洋对郭元强书记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刚一下车,郭元强书记就对前来迎接的校领导表示:“北师大珠海分校很漂亮!”

涂清云校长向郭书记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包括办学性质、办学思路、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条件、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情况。

郭书记在听到“我校首次在广东省第二批本科A类招生,文理科录取最低分分别超出2A控制线7分和12分,平均分则分别超过2A控制线11分和26分”时表示,北师大珠海分校“还是很有竞争力的”。他说:“我们要感谢你们,为我们培养人才。”此外,郭书记还就我校国际化办学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详细询问。

在工程技术学院,郭书记视察了电气安全国家区域中心实验室、广东高校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珠海市市电磁兼容重点实验室、珠海市智能测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并观看了学生的实际操作。

工程技术学院院长袁剑锋博士介绍说,电气安全实验室能够提供各类电子电气类产品的安全和性能测试。实验室设有信息服务部、安规测试部、电磁兼容测试部、能效测试部、电池测试部5个部门,其中电磁兼容测试部又设有电磁兼容实验室、电波暗室、EMC屏蔽室以及耐久性等系列实验室。具体服务范围包括: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开关插座、电线电缆等电器附件安全和性能试验、产品型式试验、国际认证(CE/CB/GS)、欧盟LVD/EMC指令测试、机电产品的验货服务(残损、品质、新旧、价值鉴定等)、能源效率测试、电磁兼容(EMC)以及环境适应性试验。作为国家区域中心实验室,电气安全实验室可为珠海与电子信息相关的1600多家企业及珠海周边地区的电子企业提供产品的技术优化和3C、FCC等质量认证,单是在2015年就已服务了80多家企业。

郭书记问:“这种实验室是珠海唯一一家吗?”在得到“是全国高校六家之一、珠海唯一一家”的回答时,他肯定地点点头。

在观看机器视觉检测平台、全自动插件机、六轴工业机械手、麦氏浊度计等产品时,郭书记关心地问机器哪些部件是由我校开发的、是否产业化了。袁剑锋院长回答说,医疗电子仪器由学院团队独立研发,光机电一体化产品由学院和企业联合研发,其中自动控制软件和电子硬件由学院开发,已经实现产业化了。郭书记询问了学校的技术服务模式、年技术收益后表示:“挺好的,不容易。”

看到工程技术学院的一名同学在操作一台螺旋式自动输送机模型时,郭书记饶有兴致地走上前去观看。袁剑锋院长介绍说,工程技术学院与企业合作为学生的课外学习和科技制作提供了60多套机器人模型,非常受学生欢迎,此类创意设计作品就是为了帮助同学们更直观地了解相关机械原理,掌握机器人结构及其设计流程,激发他们学习工科的兴趣。郭书记对此表示肯定:“这个挺好!”他说,孩子们上了一天课,学习这个也会很开心。

随后,郭书记一行来到未来地球研究院。研究院院长董文杰教授向郭书记介绍了研究院的高性能计算中心、学术研究成果、服务珠海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并通过高性能三维立体地球投影现场讲解了北京师范大学-地球系统模式(BNU-ESM)对历史和未来全球气候变化计算模拟结果。

当听到董文杰教授说未来地球研究院已经在Nature、Science、PNAS三大国际顶尖科学期刊上都发表了论文时,郭书记表示出极大的兴趣。他拿起研究院的相关英文论文展示材料仔细阅读起来,在论文作者的单位介绍中看到“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Zhuhai”时,满意地笑了。

董文杰教授介绍说,我校未来地球研究院成立于2014年10月。研究院取得的代表性成果包括利用地球系统模式量化了不同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对于气候变暖的历史责任,及其承诺减排对于减缓未来气候变暖的实际贡献,为我国气候外交谈判提供了有力支撑;系统评估了中俄天然气协议对于我国温室气体排放和空气质量的可能影响,分析了地球系统工程对于减缓气候变暖的作用,研究了全球变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的规律和机理,为国家气候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研发了我国第一个地球系统—社会经济双向耦合模式,即北京师范大学-人地系统模式(BNU-HESM),建立了中国区域高分辨率水热碳循环资料同化数据集;海气相互作用研究;发现了高纬度地区植被生产力高估的现象,量化苔藓植物对遥感信号的贡献,显著提高了对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生产力的模拟精度和应用性;评估了我国由于水土侵蚀导致的土壤碳水平迁移量,并估算了其所导致的对于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的影响,为准确评估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未来地球研究院的珠海区域气候—环境—生态预测预警协同创新中心还于去年通过了评审,与工程技术学院的珠海市智能测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一起跻身珠海建立的8个市级协同创新中心之列。该中心由我校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国家气候中心、珠海市气象局、珠海市环境保护监测站、香港中文大学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8家单位联合建立。中心围绕珠海在防灾减灾、防治大气污染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大科技需求,面向气象和生态环境保护两大行业,构建起政府-大学、产业-大学、大学-研究所等多方面的合作平台,逐步实现了高性能计算机设备、气象、生态、环境等多方面海量数据的资源共享,将有效服务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诸多方面,包括港珠澳大桥的施工建设及今后运营、低空空域飞行保障、国际宜居城市建设、海洋经济、减少海水养殖灾害损失、城市应急减灾等等。

在听取董文杰教授汇报的过程中,郭书记不时点头,对未来地球研究院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许。

图:冼乐人